创绿家 > 创绿家们 > 团队详情
团队的故事
279 凉山环境与生计发展研究中心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
    
    罗支铁,中心主任。男,现年51岁,彝族。1981-1985年,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1985-至今,西昌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2000年被评为副教授。2004年入选福特基金会国际奖学金项目(IFP),2005年8月进入泰国曼谷亚洲理工学院攻读自然资源管理专业硕士,2007年6月获该学院硕士学位。2007年9月至12月在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访学,主要参加领导能力及英语培训。2008年1月至11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都办公室作凉山项目助理,主要从事保护区社区生计发展方面的工作。2008年底回到西昌学院工作,在此期间主持了福特基金-上海映绿的公益项目,该项目的名称为:四川凉山大熊猫保护区社区生计发展。该项目主要是通过在项目地推广饲养中华蜂来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生计能力,增加其收入、改善其生活。
    
    谌晓芳,执行总干事。女,现年40岁,汉族。1991-1995年,西南大学蚕桑丝绸学院学习。1995 –至今,西昌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生态学、农业气象学、蚕学等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2007年被评为副教授,2006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科研经历:主持或主研蚕桑类院级及省级课题多项,获得凉山州及西昌学院科研项目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志愿者经历:2009-2012年,参与福特基金-上海映绿的公益项目,同上。2012年参与香港乐施会在凉山州喜德县抗洪救灾工作。
    
    【使命与目标】
    
    本中心的长期使命是与社区共同建设可持续生计和保护环境,平等享有发展机会。
    
    本中心的短期目标是顺利、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对机构团队进行能力建设,将中心申请和执行项目的能力提升;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凉山州邛海湿地鸟类基础物种、种群的调查研究;在凉山州适宜的农村社区推广中华蜂的饲养;开展凉山州广大农村生态友好型生产活动的基础研究。
    
    本中心的中期目标是为了扩大收益面,向政府、基金会、国际NGO申请项目,涵盖可持续生计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公益扶贫。二是社区生计改善和生态恢复。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避免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使用,达到保护物种、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之目的。三是社区生产技能改善以增加经济创收能力。引入科技,提高居民生产水平和社区生产能力。
    
    【行动思路与公益模式】
    
    本中心开展工作的逻辑关系是:我们需要保护环境,但是单纯保护环境是达不到目的的,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不可避免要谈及人的经济活动和生计机会,因此要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必须要做好生计发展方面的工作,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善人与环境的相处,使人得到了发展机会,也使环境得到保护。
    
    本中心希望通过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来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一是合理整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在保留与传承彝族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基础之上,引进新技术,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植被保护、农林畜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科技项目的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工作。二是社区生计改善和生态恢复。中心致力于与凉山州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公益发展机构合作,在凉山州的彝族贫困地区实施社区生计改善项目,以探索生态恢复及生态扶贫的有效模式和机制,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之目的。
    
    本中心工作思路和方法:1. 中心的体制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心管理机制,提高中心运行能力,中心各成员既合作又分工(随着中心的发展,将来这样的合作与分工也适用于各部门之间)。2. 项目管理思路是:成立项目攻关小组——相关项目申请——获得项目启动资金——建立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账户——实施或监管项目的实施进行——项目引入后的跟进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