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绿家 > 创绿家们 > 团队详情
团队的故事
118 阿拉善泉心环境与发展中心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

       马彦伟,1979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现定居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曾就职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香港乐施会。

在阿拉善SEE工作期间,先后承担过项目官员与项目办主任两份职务,主要工作推动阿拉善地区的荒漠化草场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手法包括:以社区为本的生态保护,环境教育,科学研究等,并与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其他国际机构保持紧密合作。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SEE与欧盟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项目的项目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在香港乐施会工作期间,主要工作是推动西北农村ngo的成长与发展。

2012年,作为香港乐施会与社区伙伴的顾问,为两家机构的项目前期设计及项目评估提供外部支持与协助。并与其他伙伴共同组建成立阿拉善泉心环境与发展行动中心,目前正在执行“西北乡村发展干事计划”、“合唱改变童年”等项目。

 

杜雨,1981年出生于山东临沂,从2004年开始全职进入志愿者机构工作,2008年前在河南、四川的农村一线从事扶贫社区发展工作。2009-2011年先后供职于SEE生态协会与SEE基金会,在协会主要负责农区社区自组织(如合作社)建设、社区基金与农业节水等项目,在基金会做为项目官员,主要从事对国内环境NGO伙伴的资助工作。2012年定居西北后,参与泉心的筹建与重点项目,同时作为主要倡导者之一,与乐施会合作推动陕甘救灾网络的建设。

 

【使命与目标】

愿景:我们期望拥有一个自然、文化与人相互依托、尊重与和谐发展的世界。

使命:作为行动者,与相关群体共同协作,在中国西北地区探索社区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与自然保护协同的解决方案。

3年目标:至2015年底,在中国西北2-3种关键生境类型地区,探索3-5个融合自然保护、社区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的项目,提高社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能力,促进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索并传播相应的行动经验与解决方案。

 

【行动思路与公益模式】

为达成上述使命与目标,未来3年我们将主要将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1)具体点上项目的尝试;(2)农村可持续发展与自然保护领域基层工作人员的培养;(3)在前两方面的工作中,推动相关的网络建设与合作。

 

项目方向

项目思路/行动框架/方法

1.生态保护项目探索

²  阿拉善轮牧计划

- 思路:以阿拉善干旱草原为主要工作区域,在3-4牧业社区推动小范围轮牧制度,延长牧民放牧半径,从而减轻对草场的压力。

- 行动框架:(1)选择不同植被类型的牧业社区,动员与激发对传统牧业方式的思考与参与;(2)推动4个轮牧牧民协会的成立,并讨论确定轮牧制度与协商机制;(3)通过多元项目的推动,促进社区内与跨社区间轮牧行动的实践;(4)相关知识与经验的整理、交流与传播;(5)相关领导、专家、本地地区性牧民组织共同参与项目中,为未来大范围推广做前期准备,并形成具体行动路线。

- 方法:社区动员与牧民组织建设、社区基金、传播、政府影响与倡导等

²  其他西北关键生态区域项目

-    思路:在甘肃、陕西等省份选择某1-2种重点生态区域,基于当地资源与文化,探索社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    行动框架:(1)选择重点工作区域;(2)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3)在具体点上开展探索性项目;(4)相关经验的交流与对外传播。

-    方法:合作伙伴建立关系、社区工作推动、经验交流与传播

2.NGO基层工作者培养与网络建设

- 思路:在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领域,为其他NGO提供人力支持与培养,与其他民间机构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

- 行动框架:(1)与西北地区的农村领域NGO建立联系,了解各机构在人力支持与培养方面的需求;(2)根据需求提供乡村干事培训框架与计划;(3)为学员提供系统性农村发展与保护领域的培训,并定期到各项目区域交流与建议;(4)建立西北地区NGO区域性网络,共同商议人力支持与共同议题的回应。

- 方法:课程设计与开发、培训、实践学习、网络建设

 

²  一方面我们将选择一些代表性区域做具体的事,做的事会结合生态保护、社区可持续发展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属于下图中的外围;

²  同时,也会为其他西北的民间环保机构以及网络,培养具有相应技能与视野的青年工作者,为西北民间生态保护的机构提供人力支持,具体如下图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