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绿家 > 资讯 > 团队动态
团队动态

藏地生态影像:通过生态影像身体力行传播环保理念!

2021/7/16 18:13:02

                                          


吉郎久美

藏地生态影像青年培训中心创始人

2020年创绿家伙伴


大家好,我叫吉郎久美,是一位格鲁派僧人 。2009年,我开始在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任教,我发现了一些藏区普遍性的问题。


藏族小孩从小在城镇长大,六七岁开始上学,到十五六岁时便辍学去城里打工。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藏区非常寒冷,很多孩子都说这个破地方根本没办法待下去。等到了成年,他们便蜂拥地去城市打工,做着社会最底层的工作。正如藏族老师流传着一句话:“我们的孩子在草原是骄傲的主人,到了城市都成了服务员。”很多藏族孩子对家乡已经没有感情了,我为此深感痛惜。


我喜欢旅游、写游记,每个暑假我都去藏地不同的地区走访。在这期间,我看到黄河流域很多牧民都卖掉了自己的牛羊,搬到城市里去生活。我认为生态的恶化和游牧生活的没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藏族生态文化其实根植于传统的游牧生活。游牧生活的衰落将会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和人性的堕落,进而导致生态文化的衰落,我想这是藏地生态恶化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我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是关于喂蚂蚁的仪式,这原来在牧区是很常见的仪式。每到四月初一到十五守斋的时候,或者夏天天气晴朗的时候,牧民就会把糌粑、酥油、糖和加持过的甘露、玛尼丸混在一起,拿到山上去喂蚂蚁,并发菩提心、口念玛尼。仪式背后的思想就是众生平等,爱护最弱小的众生,为它们作布施。


如果我们连这样弱小的众生都爱护,还会忍心破坏我们的自然环境吗?但是随着更多牧民到城镇去生活,这样的仪式在藏区已经快消失殆尽了。


根植于教育,通过生态影像身体力行传播环保理念


为了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的新一代牧民,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每天学生都要背书一个小时和辩论半小时,通过背诵和辩论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学习和体悟传统文化。我们最优秀的学生不是考试拿第一名的,而是全班投票出来道德品质第一的学生。


我们招生的时候,也明确地向家长表示,我们培养的不是去城市工作的“精英”,我们培养的是愿意扎根牧区,为牧区服务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要深谙传统文化,热爱牧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懂得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为牧区的发展作贡献。简单来说,我们认为只要牧人继续放牧,草原生态的保护就有希望。



2013年华谊兄弟公益基金会,在我校建了一座“零钱电影院”,并且资助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年的影视培训班。


2015年,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影视班与乡村之眼、华谊兄弟公益基金会合作,正式创立了民族影视专业班。由于我汉语比较好,对影视也感兴趣,就担任了第一届影视班的指导老师,并每年负责举办托弥文化节,邀请在藏区做环境保护的公益组织和用影像传播藏族生态文化的导演、民间知识分子来给学生做讲座。渐渐地我发现一些影视班的学生通过拍摄自己的作品来重新学习一些家乡的习俗,了解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制作的视频还能给他们的家人朋友看。


有一些学生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在当地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继续坚持拍摄。有的学生还参与了当地的环境保护小组的行动。我觉得“影像拍摄”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更能教育年轻人,影像传播也很受老百姓欢迎。如果他们的影片和行动能改变人心的话,让更多的人愿意留在牧区放牧,那么藏族生态文化就能传承下去。


第二届影视班开班时的合影


携手创绿家,让生态影像教育开花落地


2020年,在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创绿家项目的支持下,民族影视专业班正式升级成为藏地生态影像青年培训中心。希望与外界建立更多联系,牧区的年轻人能系统地学到影视方面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身体力行地去践行和传播生态文化。


第一届影视班的毕业生加洋扎西留校,负责第二、三届学生的日常教学。除了每天一小时的影视专业授课外,每个星期我们都会用三个晚自习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中外优秀的纪录片,提高他们的影视鉴赏能力;每学期,影视班的学生都要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完成两部短片作业;我们也会在周围的社区组织一些放映活动,邀请当地的牧民来观看学生的作业 ,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在创绿家项目的资助下,藏地生态影像青年培训中心的二十多位影视班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摄像机拍摄并剪辑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


我们在2020年11月份举办了藏地生态影像青年电影节。我们从中选出7部优秀作品,于2020年11月16日和11月23日在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图书馆公开举办了2场上千人观看的公益影像放映活动。



现场气氛热烈,观看者表示放映作品用镜头记录下了藏区生活的日常点滴,记录下藏区特有的文化,也让更多人意识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加强了环保意识,希望这些作品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人关注藏地新一代少年的成长。



在藏地生态影像青年电影节期间,我们还邀请了果洛电视台总编辑、藏地著名纪录片导演斗拉加导演在影视专业班教室给学生们进行了2场主题分享活动。除了分享相关纪录片的拍摄技巧外,导演还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了一一点评。针对学生们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导演也进行了全面耐心的解答。


此外,藏地生态影像青年培训中心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邀请人类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何贝莉教授给培训中心的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以《如何运用主客位视角来拍摄纪录片》为主题的分享。何教授以桑耶寺田野考察为例,向大家展示民族志电影,这种处于人类学与影像的交汇处的特殊纪录片。何教授从学术方面也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了相应建议。


藏地生态影像青年培训中心志愿者教师团队


为了更好指导藏地生态影像青年培训中心影视班学生提升专业知识,2020年12月到2021年4月,不到半年的时间,在志愿者教师团队的帮助下,我们中心完成了藏汉双语的《电影创作入门》的撰写和翻译工作。这是藏地第一本影视专业的指导教科书,因此可参考借鉴的资料很少,在成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为了给将来藏地影视方面的工作者更多参考和帮助,我们在此书最后附上了一份藏汉双语的影视词汇列表,希望给藏区的影视工作者带来一些参考。


从今年5月30日起,三位从事乡村影像教育的志愿者暨南大学青年教师吴启慧、乡村之眼的崔静雯和焦小芳,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给两届影视班的学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青年培力工作坊”。通过点评作业、分析影片结构、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纪录片实践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一年一度的“托弥生态影像交流会”改在了每年农历五月十五的煨桑节举办,目的是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让藏地的青年在一起交流、联谊,与其他藏地的环境保护组织建立兄弟关系,共同商讨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家乡。


今年“托弥生态影像交流会”是我们第一次向社会青年征集和藏地生态文化相关的绘画、摄影和视频作品,收到了来自云南、四川、青海等多地的投稿,特邀播放了郭净教授的《雪山短歌》和扎琼仓的衣扎导演作品《狼来了》,引发了学生对人与兽冲突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活动期间,我们邀请了从事多年乡村影像教育和人类学研究的郭净教授,开办以“生态影像在地记录与行动”为题的工作坊。郭老师用“黑帐篷”、“动物”、“植物”、“社区”、“信仰”和“灾难”这六个关键词来点评和分析了此次展出的所有影片,并殷切希望同学们不止拍摄一部纪录片,而是拍摄一系列纪录片,把游牧文化的方方面面完整地记录下来,并汇总到一个大的影像库中去。


受郭老师的启发,我们中心希望能探索出一条有民族特色的,从调查、拍摄、行动、建档到交流的生态影像创作实践道路。


在创绿家项目资助的一年时间里,尽管一路上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藏地生态影像青年培训中心施行的多项生态影像教育活动已经开花落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继续推动生态影像教育的信念。


今年6月份习总书记走访青海各地,他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我非常认同总书记的观点,希望我们的毕业生今后能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运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传统知识和现代技能,坚持用影像教育的方式向广大藏区人民传播自然环保的生态理念。


藏地生态影像青年培训中心将会保持初心,为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贡献出一份力量!




创“绿”加油站


地震依旧坚持上课


5月下旬,我们培训中心所在的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接连发生地震。地震发生后,师生们离开日常居住的宿舍,在学校草坪上搭帐篷居住,并在草坪上展开日常教学。地震这种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并没有  阻止大家的学习热情,影视班依旧正常进行教学,同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运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下地震中的学习生活。藏地生态影像青年培训中心的学生尕玛才丁拍摄并剪辑了一部以《地震》为名的纪录片,记录他周围同学在地震期间的日常点滴。


地震期间的影视欣赏


从创建至今,一路上充满了困难与挑战,我们将继续坚持用影像教育的方式向广大藏区人民传播自然环保的生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