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绿家 > 资讯 > 团队动态
团队动态

生态南汇 | 我们是上海湿地的守护者

2021/12/2 18:01:24

                     

张东升

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副教授

上海市生态南汇志愿者协会 负责人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理事

2020年创绿家伙伴


南汇东滩湿地地处上海东南角,位于长江和钱塘江入海口的交汇处,从浦东机场到芦潮港沿海延绵40公里左右,主要由大堤以内的芦苇地和鱼塘等湿地,以及大堤以外的滩涂和围垦区组成。长江泥沙的沉积,为南汇东滩的沿海滩涂培育出典型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使之成为过境候鸟南迁北往重要的中转站。这里植被丰富,有大片的芦苇和海三棱藨草群落,可供候鸟栖息停歇和觅食。同时,这里还是上海底栖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各种底栖动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多毛类和鱼类等,为候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大餐。


小桉路以北芦苇地里的一个水塘,水鸟经常聚集于此 

拍摄者:张东升


自2005年起,综合各项观察记录,南汇东滩是上海市记录到鸟类种数最多的一个区域。


据上海市生态南汇志愿者协会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南汇东滩的鸟种记录已达到431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种,二级保护动物64种。2020年全年,在南汇东滩记录335种鸟,南汇东滩依然是鸟友们关注的热点。2020年初,三种海番鸭齐聚滴水湖;11月份,琉球山椒鸟造访南汇嘴观海公园,成为该鸟在中国大陆的第一笔记录;临近年底突降的寒潮为南汇东滩带来了北冰洋稀客--长尾鸭;这些事件不断成为鸟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此外,南汇东滩的黄嘴白鹭等12种水鸟,曾在本区域记录到的数量超过了其迁徙路线上种群数量的1%标准,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2008年,由于对全球水鸟的保育具有的重要意义,南汇东滩湿地被“国际鸟盟”认定为国际重要鸟区。南汇东滩湿地为鸟儿提供了多元的湿地生态环境,包括芦苇地、浅滩、水边草地、林地和滩涂等,震旦鸦雀、黑脸琵鹭、小天鹅、东方白鹳,仙八色鸫等。


琉球山椒鸟

拍摄:张东升


与此同时,南汇东滩的湿地保护状况却依然没有改观,湿地生态环境面临更多的危机。


一方面,临港地区在2019年8月宣布成为临港新片区以后,城市建设热火朝天,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不断蚕食湿地面积;另一方面,在完成森林覆盖率这一指标的压力下,芦苇湿地不断被改造为人工林地。


2020年5月份,有关部门打算把临港新城堤内的所有芦苇湿地全部填埋,然后种树。对于这种违背生态理念的行为,上海市生态南汇志愿者协会坚决反对,跟相关部门反复交涉,并在公众号上发布了相关的帖子。文章引起不少媒体的关注,上海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做了专门的报道,复旦大学的王放老师、猫盟的宋大昭老师和雅雀有生的朱磊老师等专家也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发表了评论,不少关注环境和野保的机构也通过公众号关注和讨论这次“毁湿种树”的事件。


据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关注了事情的进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推苇的工程在6月初停工,大家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


工程现场照片:被推掉和填埋

摄影:e路随风


为了调查南汇东滩湿地的鸟类资源,构建更为广泛的生态保护体系,推动湿地的和鸟类的保护,在“一个长江.小额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和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的资助下,上海市生态南汇志愿者协会先后组织了两次鸟类调查公民科学项目:南汇东滩芦苇湿地鸟类调查和南汇东滩湿地鸟类本底调查项目。


前者一共连续进行了7次鸟类调查,参与人次152人次,在芦苇湿地区域一共记录到80种野生鸟类,数据体现了芦苇湿地在鸟类保育中的重要作用。后者从2020年9月到2021年8月一年内,共设计了8条调查样线,覆盖了南汇东滩湿地大治河以南大部分鸟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和各种典型生境, 通过数百人次的调查,一共记录到了18目53科236种鸟类。


每个调查小组负责一个样线的调查,一般由3-6个人组成,由经验丰富的鸟友带队,其他队员分别负责记录和拍照等。为了提高调查的专业程度,专门邀请了鸟类学专家对大家进行了鸟类识别和调查方面的一系列培训。


因为南汇东滩距离上海市区有60公里左右的路程,很多参加调查的志愿者自费开车,或者赶第一班地铁来参加调查,有的时候,调查过程中还要克服恶劣天气的影响。各个调查小队在调查过程中团结互助,一起努力完成了为期一年的项目,很不容易!尤其是很多小朋友们,热爱自然,不怕风雨,长期坚持下来,真是让人赞叹。有个小朋友的家长告诉我们,他们家小朋友每次调查都积极要求参加,有一次他们家小朋友考试成绩很好,她问小朋友想要什么礼物,小朋友说不用买礼物,只要下次鸟调的时候继续带上他就可以了。


上海市生态南汇志愿者协会的调查也引起了很多媒体的注意,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和浦东发布等媒体都对此次活动做了报道。鸟类调查公民科学活动,不仅在科研数据的收集上收获颇丰,而且在科学普及和人才教育上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参加鸟类调查的志愿者们


通过这几年的生态保护活动,上海市生态南汇志愿者协会发现大部分市民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还相当淡漠。尽管我们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强制性指标不够科学,政府各部门对于生态保护的认识不够全面,在执行上缺乏主动性。只有通过一些环境教育方面的科普活动,以及发展以观鸟等为抓手的生态旅游产业,让更多人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态保护才会成为政府和公众的自觉自愿行为。


上海市生态南汇志愿者协会希望通过环境教育来提升大家的生态文明意识,在2020年申请了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创绿家资助计划并得到了资助。通过一系列的自然教育活动来推动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每个月举办在线的环境教育讲座,邀请了包括中山大学刘阳教授在内的鸟类学专家,博物学大咖和自然教育专家每个月等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在线讲座直播互动,并把讲座的视频发送到Bilibili网站生态南汇主页,分享给更多朋友。


其次,延续了此前的公民科学鸟类调查活动,通过让观鸟爱好者参与鸟类科学研究,让大家能够更加科学系统地认识身边的鸟类生态情况,提升大家对生态环境的意识,第三,通过组织公益观鸟活动,激发市民的观鸟热情,培育文明和谐的观鸟文化。


生态保护还要跟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优美的生态资源既是人民的福祉,也是地方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石。最近几年,生态旅游在我们国家发展迅速,不少地方通过举办观鸟节等活动,来推动本地以观鸟为抓手的生态旅游发展。为了培养临港地区的观鸟文化,推动本地生态旅游的发展,上海市生态南汇志愿者协会组织了第一届观鸟节。跟其他地方的观鸟节不同,这次观鸟节是观鸟爱好者经费自筹,自发组织的民间活动,协会秉持“开放,创新,快乐,共享”的理念,观鸟节各个环节由志愿者们讨论决定,分工协作。


观鸟节分三个环节


1)观鸟大赛环节:比赛不设监督和司机,交通食宿由参赛者自己解决,比赛记录由参赛者自己上传“中国观鸟记录中心”,记录的真实性取决于参赛者的自觉性和答辩评委的判断;比赛过程中,只可围观而不允许进入鸟种集中而面积狭小的魔术林,减少对林中候鸟的惊扰;比赛排名方面,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只分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不公布具体排名和各队鸟种数量。


2)公益观鸟导赏:市民可以通过在线预约和现场报名的方式,参加由我们志愿者带领的公益观鸟活动。


3)现场科普互动:现场有志愿者负责组织游戏互动,发放科普材料等,现场气氛活泼热闹,达到了鸟友聚会和普及观鸟文化的目的。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每年办好临港观鸟节,推动临港地区观鸟活动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2021年5月,第一届临港观鸟节大合影

作者:e路随风


岁月匆匆,脚步不停。上海市生态南汇志愿者协会着眼于通过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促进南汇东滩的湿地和鸟类保护工作,构建临港新片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首先,研究方向逐渐转向鸟类的生态和进化研究,争取把科普和科研更好地结合起来,服务社会;同时,通过民盟和政协等途径,加强建言献策工作,跟相关的政府部门做好沟通交流,当好政府的参谋和监督员。其次,成立一个小公司,开始谋划组织鸟友开展营利性的观鸟导赏服务活动,推动观鸟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最后,也在积极准备“民非”机构的注册,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扩展朋友圈,让更多从事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的机构参与到临港的发展建设中来。


从2020年初到现在,世界不仅笼罩在疫情的威胁之下,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气候变化开始威胁人类社会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人类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义我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代表着我们从工业文明向下一个文明观的探索。而我们现在也在一步一步地摸索临港新城如何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未来城市,一个有鸟语花香和人间温暖的生态之城。



图片

创“绿”加油站




今年的活动中,最让人激动的就是组织的第一届临港观鸟节的鸟赛环节了。20支参赛队伍,各有各的精彩。因为有不少小朋友参赛,开始我们还打算分成青少年组和成年组进行比赛,照顾参赛的小朋友们,后来因为觉得这样操作太复杂而作罢。比赛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比赛前几名,全部都是初出茅庐的小朋友们,最多的一支队伍,在6个小时的比赛时间里,记录了103种鸟类,真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很多队伍还通过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分享了他们的参赛经历,包括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中学国际部等学校的同学们。最有趣的是北红尾鸲同学的分享,他为了记住各种鸟的鸣声,还专门做了个笔记,准备工作真是认真细致!